贞观十一年,太宗令所司造金银器物五十事,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:
“臣历观前代,自夏、殷、周及汉氏之有天下,传祚相继,多者八百余年,少者犹四五百年,皆为积德累业,恩结于人心。岂无僻王,赖前哲以免。自魏、晋已还,降及周、隋,多者不过五六十年,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,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,当时仅能自守,后无遗德可思。故传嗣之主政教少衰,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。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,而积德日浅,固当崇禹、汤、文、武之道,广施德化,使恩有余地,为子孙立万代之基。岂欲但令政教无失,以持当年而已!且自古明王圣主,虽因人设教,宽猛随时,而大要以节俭于身、恩加于人二者是务。故其下爱之如父母,仰之如日月,敬之如神明,畏之如雷霆,此其所以卜祚遐长而祸乱不作也。
传祚:帝位相传。祚,帝位。
僻王:指邪僻不正的国君。
恩化:恩德教化。
宽猛:宽大与严厉。
卜祚:古人认为帝位是上天所赐,而占卜可以测知天意,故以“卜祚”借称帝位。遐:长远。
贞观十一年(637),唐太宗下诏令宫中有关司衙铸造宫内金银用器五十种,侍御史马周上疏论述当时的政事说:
“臣通观前朝历史,从夏朝、殷朝、周朝以及汉朝的情况看来,帝位的传袭继承,时间长的有八百多年,短的也有四五百年,都是因为积累德行、功业,他们的恩德深入到百姓的心中。难道其间没有出现过邪僻不正的国君吗?只是依赖前朝贤君的恩泽而免于祸难罢了。从魏、晋以来,一直到北周、隋朝,国祚长的不过五六十年,短的仅有二三十年就灭亡了,都是因为创业的帝王没有致力于推广恩德教化,当时只能保住自己的帝位,没有留下让后人怀念的恩德的缘故。所以继位的帝王政治教化稍有衰减,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呼吁造反,国家就会土崩瓦解。现在陛下虽然凭巨大的功勋平定了天下,但是积累德行的时间不长,所以应当推崇禹、汤、文王、武王的治国原则,广泛施行恩德教化,使恩德有余,为子孙后代奠定万世传袭的基础。怎能只想求得政治教化没有过失,以保持自己当时的统治就行了!况且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虽然是因人设教,宽厚和严厉随着时局而变化,但是最关键的是在自身节俭、施恩百姓两个方面。因此百姓爱戴他们像爱戴自己的父母一样,敬仰他们像敬仰日月一样,尊敬他们像尊敬神灵一样,畏惧他们像畏惧雷霆一样,这就是他们的帝位能长久传承而不发生祸乱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