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威海KTV招聘网 > 威海热点资讯 > 威海励志/美文 >  什么叫“观其所由以辨依似”?专门指责他人过错的人性情邪恶不能

什么叫“观其所由以辨依似”?专门指责他人过错的人性情邪恶不能

2022-10-16 04:38:26 发布 浏览 936 次

什么叫“观其所由,以辨依似”?专门指责他人过错的人性情邪恶,不能公正。出于直率秉性去指责他人的过错,也用这种方法对待良善。本质气质都放荡不羁的人好似流水,不能通晓道理。仿佛放荡不羁的人好像通晓道理,但其行为傲慢不受节制。所以说:直率的人也指责别人的过错,专好指责别人的人也指责别人的过错,二者同是指责,但他们指责的行为却不同。通达的人也放荡不羁,放荡的人也放荡不羁,都是放荡不羁,但他们放荡不羁的原因是不同的。然而怎样辨别他们呢?刚直而能温和,是有道德的人。率直而好指责别人,这种行为为偏。好指责别人本性却不直率的,这种行为为依。用道义节制自己,这种行为为通晓事理。虽然通晓了事理但已时过境迁,这种行为为偏。放荡而不节制,这种行为为依。偏和依,表现相同而实质相反,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似是而非。所以轻易承诺,好像刚直勇决而实质上缺少诚信。常常轻视别人,好像很有能力但却一事无成。进取急切,好像是很精明能干但放弃得也很快。大声斥责别人,好像要明辨事理实际上使事物更加烦乱。假意施与,好像是在施惠于人实际上并无结果。表面顺从,好像很忠诚但在下面却相反。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现象。也有似非而是的现象。掌握朝政的权臣,表面看好像奸诈而实际上是有功之臣。有大智慧的人,表面看上去愚钝而内心清楚。广施仁爱的人,表现看起来虚浮而实际上厚重。直言相劝的人,表面上看好像是指责实际上是忠诚。审查类似的事而明辨是非,用人情反复说明之,就好像审理案件,其实是很难辨别的。如果不是天下最精明的人,谁能够取得其实质性的东西呢?所以说仅仅听信一个人言论相信事物的表面现象,可能会失去真实的东西。对什么是虚诈不实的人情把握错了,可能会失去贤能的人。对贤能与否的考察,最根本的在于看与之近似的情况。所以说“观其所依,而似类之质可知”。

何谓观其爱敬,以知通塞?盖人道之极(1),莫过爱敬(2)。是故《孝经》以爱为至德(3),以敬为要道(4)。《易》以感为德(5),以谦为道。《老子》以无为德(6),以虚为道。《礼》以敬为本(7)。《乐》以爱为主(8)。然则人情之质,有爱敬之诚,则与道德同体,动获人心(9),而道无不通也。然爱不可少于敬。少于敬,则廉节者归之,而众人不与(10)。爱多于敬,则虽亷节者不悦,而爱接者死之(11)。何则?敬之为道也,严而相离(12),其势难久。爱之为道也,情亲意厚,深而感物。是故观其爱敬之诚,而通塞之理可得而知也。

(1)极:顶点。

(2)莫过爱敬: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:“爱生于父子,敬立于君臣。”

(3)《孝经》:儒家经典之一。多以为孔门后学所撰,宣传孝道,从汉代起就被推崇,《汉书·艺文志》列为“七经”之一,东汉郑玄称《春秋》为大经,《孝经》为大本。今文本十八章,唐玄宗注,宋邢昺疏,收入《十三经注疏》。

(4)要道:重要的理论。

(5)《易》:即《易经》,又称《周易》,儒家经典之一,包括《经》和《传》两部分。《经》包括卦、爻、卦辞、爻辞等符号和文字。《传》又称《十翼》,是儒家学者对《经》的各种解释。《易经》以八卦象征天、地、雷、风、水、火、山、泽等自然万物,推测自然与社会的变化。今通行本有《周易注疏》,为三国魏王弼、晋韩康伯注,唐孔颖达正义。

(6)《老子》:道家著作,又称《道德经》,相传为春秋时老聃所作,或谓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。西汉河上公作《老子章句》八十一章,前三十七章为《道经》,后四十四章为《德经》。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《老子》甲、乙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都是《德经》在前,《道经》在后。现存注本有汉河上公《老子章句》,三国魏王弼《老子注》等。

(7)《礼》:儒家经典著作,包括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。《礼记》是战国至汉初儒家学者关于各种仪礼论文选集。《仪礼》记载上古的各种礼节仪式,如冠礼、婚礼、士相见礼、乡饮酒礼、丧礼等。《周礼》记述了先秦的政治经济制度,但对其成书年代及内容是否真实学界有不同看法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