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水党是当时浙东沿海人民的一种自卫武装组织,以宁波为中心,活动地区遍及镇海、定海一带。他们在实践中与臧纡青“遇散便攻、人自为战”的策略不谋而合,灵活机动地利用他们自己置备的八桨小艇,神出鬼没地打击英国侵略军。
一次,一艘英国运输小火轮由于退潮而搁浅。船上的英军无奈之下上了岸,抓到一个中国人当向导。他们哪知这名中国人是“志愿”让他们“抓”到的。这名中国人顺利地把这些侵略军带进了黑水党的包围圈。经过激烈搏斗,英军仅一人逃脱,其余或被消灭或被生擒。
英军占据宁波城后,为防备清军反攻,夜里总要派出不少人巡逻。这些零散的士兵正好成了黑水党人袭击的目标。他们乔装改扮,引得英军巡逻哨靠近,或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落地解决战斗,或者干脆将其生擒活捉。如果不小心被发现,则专挑深僻的小巷穿行,英军往往都迷路搞不清方向。这又给了黑水党人以可乘之机。有的英军士兵刚才还在和同伙说话,一转眼便一命呜呼了。
对付在城墙上巡逻的英军,黑水党人用的方法则更显机智。他们用长藤绕个环,悄悄守在城墙下。当城墙上有英军士兵出现时,他们故意弄出响声。英军伸出头俯看,正好中计。黑水党人用藤环套住他的头轻轻一拉,立刻就把中计的英军士兵拉下了城墙。闻声而来的其他士兵出于本能也伸头察看,静候城下的黑水党人又如法炮制。如此擒得几名鬼子兵后,他们把俘虏装入麻袋扛着大笑而去,只留下城上的英军鬼哭狼嚎般的叫声。
在黑水党的这种出其不意的游击战术干扰下,英国侵略军整日人心惶惶,食不甘味,睡不安寐。每天都有人死亡或失踪,少则十几人,多则几十人。而侵略者对此却束手无策,恐惧之下,英军官兵再也不愿在宁波一带久留,再加上种种别的原因,年月日英军仓皇撤离宁波。
尽管中国人民坚持反抗侵略,而且取得了较大成效,然而清朝统治者却看不到这点。他们把反抗的人民诬蔑为“汉奸”,称黑水党人为“别贼”,把自己失败的责任转嫁到人民头上,奕山甚至说:“患不在外而在内”,“防民甚于防寇”。奕经也认为:“……到处汉奸充斥。该处人情,败坏至此。”像这样在大敌当前之时,还处处与人民为敌的将军,怎么能不打败仗呢!浙东之战的失败,更严重的是直接导致了清廷彻底投降政策的确立,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更为深重的灾难。
吴淞口之战
早在年(清道光二十一年)月底,英国侵略者就制定了一个狂妄的计划,企图占领一片对中国来说举足轻重的土地,借此向中国统治者施压,“以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个令人满意的“条约”。他们选中了长江下游。
众所周知,长江下游自古便是鱼米之乡,自明代开始就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。如果说北京在当时是中国的大脑中枢,那么长江下游便是中国的心脏要害。只要控制这块地方,便控制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命脉,清朝统治者就必定会惊恐万分,会因此而言听计从。